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

我理解的『大佛頂』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經題的『大佛頂』圓瑛大師著的註釋是:
佛頂三字,為能讚能,下之四法,為所讚所表。大者,稱讚之詞,讚下四法,猶言大矣哉是經也!則知密因為大因,得成菩提故;了義為大義,稱實理說故;萬行為大行,如實修行故;楞嚴為大定,王三昧故:具此諸大,是為大經。首標大者,意令受持是經者,當依大教解大理;稱大理起大行;滿大行證大果,故以讚之。佛頂表顯之義。佛頂,則佛肉髻相上,無見頂相也,乃三十二相之第一相。肉髻在青螺紺髮正中,周圍紅色,狀如春山吐日。佛初生時,嵐毗尼林神,為佛乳母,棒持諦觀,不見其頂;又佛成道後,遊化波羅奈國,東方應持菩薩,欲窮佛頂,上歷恆沙佛土,終不能見。此不屬於有,而能放光化佛,又不屬於無,雙離有無,是之謂妙;四法,猶言妙矣哉是教也!則知密因為妙因,因心果覺,二不別故;了義為妙義,一門深入,六根清淨故;萬行為妙行,稱真如理,中中流入故;楞嚴為妙定,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;具此諸妙,是謂妙法。

我理解的『大佛頂』:
每個人的頭之上都有尊大佛,無論自己在行住坐臥,或喜怒哀樂,大佛天天都看在眼內。只要有一天,自己『頂放光明,光中出蓮』,就能從頂出來見佛了。

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

《楞嚴經》好像是特別來註解《心經》

如果您不懂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那最好是先去讀《楞嚴經》。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只是說了佛大智慧的大標題,而內容則在《楞嚴經》上可以找到。

《楞嚴經》有很大篇幅正是教我們怎樣“見”五陰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、六入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、十二處(色與見、聲與聽、香與嗅、味與嘗、觸與身、法與意)、十八界(眼與色及色界、耳與聲及聲界、鼻與香及香界、舌與味及舌界、身與觸及身界、意與法及意界),以至七大(四大:地水火風,另加:空見識)皆空。

與《心經》相似的及意思相近的《楞嚴經》經文:
『而如來藏本妙圓心。非心非空。非地非水。非風非火。非眼非耳鼻舌身意。非色非聲香味觸法。非眼識界,如是乃至非意識界。非明無明,明無明盡。如是乃至非老非死,非老死盡。非苦非集非滅非道。非智非得。非檀那,非尸羅,非毗梨耶,非羼提,非禪那,非般剌若,非波羅密多。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,非阿羅訶,三耶三菩。非大涅槃。非常非樂非我非淨。以是俱非世出世故』

『即如來藏元明心妙。即心即空。即地即水。即風即火。即眼即耳鼻舌身意。即色即聲香味觸法。即眼識界,如是乃至即意識界。即明無明,明無明盡。如是乃至即老即死,即老死盡。即苦即集即滅即道。即智即得。即檀那,即尸羅,即毗梨耶,即羼提,即禪那,即般剌若,即波羅密多。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,即阿羅訶,三耶三菩。即大涅槃。即常即樂即我即淨。以是俱即世出世故。

『即如來藏妙明心元,離即離非,是即非即』

最小物質的尺寸

《俱舍論》卷十二的頌文說:「極微微金水,兔羊牛隙塵,蟣蝨麥指節,後後增七倍」

即是說:極微塵→微塵→金塵→水塵→兔塵→羊塵→牛塵→隙塵→蟣塵→蝨塵→麥塵→指節塵,每上一級是大了七倍;如果指節的尺寸約是0.025米(2.5厘米),那極微塵約是1.2x10(-11)米。

《楞嚴經》:至鄰虛塵,析彼極微色邊際相,七分所成。更析鄰虛,即實空性。

即是說:極微塵還可以分成七份(1.8x10(-12)米),名為鄰虛塵,但到了鄰虛塵就不能再分了,因為再分就是虛空了。

2009年11月1日星期日

凡夫至成佛的學位等級

凡夫

乾慧心(欲愛乾枯,根境不偶。現前殘質,不復續生。執心虛明,純是智慧。慧性明圓,鎣十方界。乾有其慧)

十信:信心,念心,精進心,慧心,定心住,不退心,護法心,迴向心,戒心,願心

十住:發心住,治地住,修行住,生貴住,方便具足住,正心住,不退住,童真住,法王子住,灌頂住

十行:歡喜行,饒益行,無瞋恨行,無盡行,離癡亂行,善現行,無著行,尊重行,善法行,真實行

十迴向: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,不壞迴向,等一切佛迴向,至一切處迴向,無盡功德藏迴向,隨順平等善根迴向,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,真如相迴向,無縛解脫迴向,法界無量迴向

四加行:煖地,頂地,忍地,世第一地

十地:歡喜地,離垢地,燄慧地,難勝地,現前地,遠行地,不動地,善慧地,法雲地,等覺

妙覺(成佛)